平流式沉淀池由進(jìn)、出水口、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(gè)部分組成。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,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,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。平流式沉淀池構造簡(jiǎn)單,沉淀效果好,工作性能穩定,使用廣泛,但占地面積較大。若加設刮泥機或對比重較大沉渣采用機械排除,可提高沉淀池工作效率。流式沉淀池進(jìn)出口形式及布置,對沉淀池出水效果有較大的影響。一般情況 下,當進(jìn)水端用穿孔墻配水時(shí),穿孔墻在池底積泥面以上0.3~0.5m處至池底部分不設孔 眼,以免沖動(dòng)沉泥。當沉淀池出口處流速較大時(shí),可考慮在出水槽前增加指形槽的措施, 以降低出口槽堰口的負荷。
特點(diǎn):
平流式沉淀池的構造及工作特點(diǎn)
為帶行車(chē)式刮泥機的平流式沉淀池。
為使入流污水均勻與穩定的進(jìn)入沉淀池,進(jìn)水區應有整流措施。入流處的擋板,一般高出池水水面0.1—0.15m,擋板的浸沒(méi)深度應不少于0.25m,一般用0.5~1.0m,擋板距進(jìn)水口0.5~1.0m。
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流裝置。
出水堰不僅可控制沉淀池內的水面高度,而且對沉淀池內水流的均勻分布有直接影響。沉淀池應沿整個(gè)出流堰的單位長(cháng)度溢流量相等,對于初沉池一般為250m3/m·d,二沉池為130~250m3/m·d。鋸齒形三角堰應用普遍,水面宜位于齒高的1/2處。為適應水流的變化或構筑物的不均勻沉降,在堰口處需要設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動(dòng)的調節裝置,使出口堰口盡可能水平。